馬氏體不銹鋼(gang)管回火工藝有兩種:


  a. 低溫回(hui)火(huo) 


    常采用200~300℃低(di)溫(wen)回火(huo),以(yi)消除淬(cui)火(huo)時產生(sheng)的內應(ying)力而又不引(yin)起鋼內組(zu)織有(you)明(ming)顯變化為(wei)目的,并保持不銹(xiu)(xiu)鋼管的高硬度。要求高耐磨性、良好彈性和(he)耐蝕性的模具(ju)、量具(ju)、刀具(ju)及彈簧(huang)等(deng)不銹(xiu)(xiu)鋼零件一般采用淬(cui)火(huo)后低(di)溫(wen)回火(huo)。回火(huo)保溫(wen)時間為(wei)2~4h,獲得回火(huo)馬氏體。


  b. 高溫回火 


    馬氏體不銹鋼淬火后常采用600~750℃高溫回火,回火保溫時間為1~4h,獲得回火索氏體,以改善和提高馬氏體不銹鋼管的強度和韌性等綜合力學性能為目的。而預備熱處理可以為以后的表面淬火、滲氮等做好組織準備,并可改善鋼管的可加工性。回火后冷卻速度要快,一方面避免產生回火脆性,另一方面回火冷卻速度緩慢將產生托氏體,使耐蝕性降低。


  馬氏體不(bu)銹(xiu)鋼淬火(huo)(huo)后應(ying)避(bi)免在400~600℃的范圍內回火(huo)(huo),以免引(yin)起沖擊(ji)韌度的降低(回火(huo)(huo)脆(cui)性),同時析(xi)出鉻的碳化物造成(cheng)耐蝕性下降。


  從耐蝕性角(jiao)度考慮(lv),采用(yong)低(di)碳馬(ma)氏(shi)體不銹(xiu)鋼(gang)和(he)低(di)溫回火更有(you)利。碳含量高(gao)的(de)馬(ma)氏(shi)體不銹(xiu)鋼(gang)比碳含量低(di)的(de)馬(ma)氏(shi)體不銹(xiu)鋼(gang)對(dui)回火脆性更敏感,冷加工成形(xing)性、焊接性更差(cha)。一般來說,高(gao)碳馬(ma)氏(shi)體不銹(xiu)鋼(gang)焊前需預熱(re)(re),焊后要進(jin)行熱(re)(re)處(chu)理(li),最好不用(yong)作(zuo)焊接件(jian)。


  Cr13型馬氏體不銹鋼管的相變溫度約為800℃,加熱溫度超過800℃空冷即可得到馬氏體組織。隨著淬火溫度的提高,碳化鉻(Cr23C6)不斷溶解,硬度和耐蝕性也不斷提高。但當加熱溫度超過1050℃以后,回火時碳化物析出過程強烈,使鋼的耐蝕性降低,因此Cr13型馬氏體不銹鋼的淬火加熱溫度應選擇(1000±20)℃為宜。Cr13型馬氏體不銹鋼管的回火溫度應根據使用條件選擇,對要求高硬度、高耐磨性的零件一般在200~250℃回火;若要求高強度和良好的韌性,一般在600~750℃回火。高溫回火后應以較快的冷卻速度冷卻,一般采用油冷,低溫回火則采取空冷。






聯系方式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