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氏體不銹鋼的基體組織是奧氏體,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不發生相變,不能通過熱處理方法調整組織和改變力學性能。所以,奧氏體不銹鋼熱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耐腐蝕性能,消除應力,或使已經加工硬化的材料得到軟化。


一、奧氏體不銹鋼中合金碳化物的(de)析出與溶解(jie)


 由于(yu)奧(ao)(ao)氏體不(bu)銹鋼中(zhong)鉻-鎳等合金元素的(de)(de)作用(yong),使奧(ao)(ao)氏體向(xiang)馬(ma)氏體的(de)(de)轉變(bian)開始溫(wen)度(du)M.降(jiang)低到室溫(wen)以下,高溫(wen)時(shi)穩(wen)定的(de)(de)奧(ao)(ao)氏體組織能保持到室溫(wen)甚至(zhi)更低一些(xie)溫(wen)度(du)而(er)不(bu)轉變(bian)。但是,碳(tan)在奧(ao)(ao)氏體中(zhong)的(de)(de)溶(rong)解度(du)隨(sui)溫(wen)度(du)的(de)(de)不(bu)同而(er)變(bian)化。高溫(wen)時(shi)溶(rong)解度(du)大于(yu)低溫(wen)時(shi)的(de)(de)溶(rong)解度(du),見(jian)圖(tu)3-9。


圖 9.jpg



 從圖3-9可知,18Cr-8Ni型鋼,在1200℃時碳的溶解度約為0.34%,在1000℃時約為0.18%,而該鋼含碳量通常在0.08%以下,因此,在1000℃以上碳全部固溶于奧氏體中。而在600℃時,碳的溶解度約為0.03%,常溫時更少,所以,從較高溫度緩慢冷卻下來時,碳便會以碳化物形式析出。碳原子的原子半徑小,超過固溶極限的碳不能存在于奧氏體晶粒內,便會沿晶粒界析出,這部分碳是不穩定的,只能與周圍基體中的鉻形成穩定的碳化鉻Cr23C6保存下來。因為Cr23C6中含有一部分鐵,所以有時這種鉻的碳化物就記成(FeCr)23C6.按重量百分數計算,碳約與10倍的鉻生成碳化物,因而奧氏體晶粒界處便會由于碳與鉻的析出而在(FeCr)23C6周圍產生貧鉻區。另一方面,由于鉻的原子較大,它不能很快地通過擴散移動方式補充到貧鉻區去,使形成的貧鉻區得以保存下來。見圖3-10,由于含鉻量達不到保證耐腐蝕的程度,當材料在具有腐蝕條件的環境下,這個位置首先受到腐蝕,即沿奧氏體晶粒界處產生腐蝕。


圖 10.jpg



 在實際生產中,奧氏體不銹鋼鑄件的鑄造后冷卻、鍛件的鍛后冷卻及在焊接件近焊縫的某些部位的冷卻過程中,均可有(FeCr)23C6從奧氏體中析出,使晶界處貧鉻。所以,為保證奧氏體不銹鋼制件的耐腐蝕性,特別是耐晶間腐蝕性,就要將已從奧氏體中析出,并在奧氏體晶粒界造成貧鉻現象的(FeCr)23C6重新溶解到奧氏體中去,即加熱到一定溫度后迅速冷卻下來,讓碳較穩定地保留在奧氏體中而不能析出。這就是所說的固溶化熱處理,也是奧氏體不銹鋼最主要的熱處理。


圖 11.jpg


奧(ao)氏體(ti)不銹鋼固(gu)溶化熱(re)處(chu)理(li)后,應該是奧(ao)氏體(ti)組(zu)織(zhi)。見圖(tu)3-11。



二、奧氏體不銹鋼中的σ相


奧氏體不銹鋼(gang)在下列情況(kuang),有可(ke)能出現σ相。


  1. 在產生σ相(xiang)的溫(wen)度區(qu)間(500~900℃),長時間加熱(re)。


  2. 在鉻-鎳(nie)奧氏體不銹鋼中加(jia)入了(le)形成鐵素體的元素,如鈦、鈮、鉬(mu)、硅等。


  3. 采用形成(cheng)鐵素(su)體(ti)(ti)元素(su)高的焊條(tiao)施焊的奧氏體(ti)(ti)不(bu)銹鋼焊縫中。


  4. 鑄造的(de)18-8奧氏體不銹(xiu)鋼(gang),特別是含鈦、鈮、硅元(yuan)素較高的(de)鑄造奧氏體不銹(xiu)鋼(gang)中容(rong)易出現σ相,這可能與鑄造不銹(xiu)鋼(gang)中的(de)成分偏析(xi)有關。


以錳、氮代鎳(nie)的鉻-錳-鎳(nie)-氮系奧(ao)氏(shi)體不(bu)銹鋼中,σ相形成(cheng)傾向更強一些。


圖3-12是(shi)ZG1Cr17Mn9Ni4Mo2CuN 奧氏體不銹鋼中的(de)σ相(xiang),圖3-13是(shi)圖3-12的(de)局部放大圖。


圖 12.jpg


 σ相(xiang)在(zai)(zai)奧氏體不銹鋼中的存在(zai)(zai)會有不利作(zuo)用。


 首先,σ相是一種硬度很(hen)高、塑性(xing)低(di)(di)的(de)金屬(shu)間相,其存在于(yu)奧氏體不(bu)銹(xiu)鋼(gang)中,特(te)別是沿晶(jing)界析(xi)(xi)出(chu)時(shi),會對(dui)鋼(gang)的(de)塑性(xing)產(chan)生較大的(de)影響,反(fan)映在鋼(gang)的(de)沖擊韌性(xing)顯著降低(di)(di)。有(you)資(zi)料介紹,在含1.36%硅的(de)18Cr-8Ni奧氏體不(bu)銹(xiu)鋼(gang)焊縫中,由于(yu)σ相的(de)存在,沖擊功可(ke)由105J降至20J.σ相的(de)形成還(huan)會伴有(you)碳(tan)化(hua)(hua)物(wu)的(de)析(xi)(xi)出(chu),而且析(xi)(xi)出(chu)的(de)速(su)度很(hen)快,在圖3-13中可(ke)見沿晶(jing)界析(xi)(xi)出(chu)的(de)碳(tan)化(hua)(hua)物(wu)。


 另外,由于鉻-鎳奧氏體不銹鋼中的σ相是含有較高鉻量的鉻-鐵金屬間化合物,其在晶界形成時,同樣在其周圍局部地區形成貧鉻區,會在腐蝕介質中引起晶間腐蝕,特別是在強氧化介質中,使材料的晶間腐蝕更敏感。同樣的原因,也會使材料在含Cl-介質中的點腐蝕傾向加重。


 鉻(ge)-鎳奧氏(shi)體(ti)不銹鋼中(zhong)的(de)σ相(xiang)(xiang)在加熱到(dao)高(gao)于其(qi)形(xing)成溫度(du)后,會重(zhong)新溶解。一般認為(wei),加熱溫度(du)大(da)于920℃,之后快速冷卻,σ相(xiang)(xiang)就不會析(xi)出。在實際生產(chan)中(zhong),采(cai)用(yong)固(gu)溶化熱處理即可達(da)到(dao)目的(de)。



三(san)、奧氏體(ti)不銹(xiu)鋼中的δ鐵素體(ti)


奧氏體(ti)不銹鋼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δ鐵(tie)素體(ti),即高溫鐵(tie)素體(ti)。


 1. 在鑄造的(de)(de)鉻-鎳奧氏體(ti)(ti)不(bu)銹鋼中(zhong),因鑄態化學成分(fen)的(de)(de)不(bu)均勻性,在鐵素(su)體(ti)(ti)形成元(yuan)素(su)偏聚區,易生成δ鐵素(su)體(ti)(ti),見圖3-14。


圖 14.jpg


 2. 含有較多鐵素(su)(su)體形成元(yuan)素(su)(su)的(de)奧氏體不(bu)銹鋼(gang),如含鉬、硅、鈦、鈮的(de)奧氏體不(bu)銹鋼(gang)中,會存在(zai)一定的(de)δ鐵素(su)(su)體。


 3. 某些奧(ao)氏體不銹鋼的焊縫組織中(zhong),可能(neng)存在δ鐵素(su)體。見圖3-15.


圖 16.jpg


 4. 奧氏體不銹鋼中的(de)δ鐵素體的(de)含(han)量(liang)還與(yu)固溶化溫(wen)度有關(guan),見(jian)圖3-16.


δ鐵素體在奧氏體不(bu)銹鋼中(zhong)的存在,會(hui)產生不(bu)同的作用,有(you)些(xie)是有(you)利的,有(you)些(xie)是有(you)害的。


 有利(li)的(de)作用如下(xia):


 1. 奧氏體不銹鋼中存在有5%~20%的δ鐵素體時,可以減少或防止產生晶間腐蝕。因為奧氏體不銹鋼中含有鐵素體后,就產生了一部分鐵素體-奧氏體之間的界面,研究證明,這個界面(也是兩相的相界面)比奧氏體-奧氏體界面的界面能低,使(FeCr)23C6優先在鐵素體-奧氏體界面上析出,又因為鐵素體中含鉻量比奧氏體中含鉻量高,且鉻原子在鐵素體中的移動速度較快,所以,自鐵素體中移動過來的鉻原子很快補充到(FeCr)23C6,附近的貧鉻部位,使該處的鉻得以較快恢復到不會產生腐蝕的濃度,從而不易產生晶間腐蝕。也有人認為,鐵素體的存在增加了晶面和相界面的面積,這就降低了單位面積上的碳化物濃度,也是減少材料晶間腐蝕敏感性的原因。


 2. 含(han)有8鐵素體的(de)(de)(de)奧(ao)氏(shi)(shi)體不(bu)銹鋼比(bi)(bi)純奧(ao)氏(shi)(shi)體不(bu)銹鋼的(de)(de)(de)屈(qu)服(fu)(fu)強(qiang)度(du)要高(gao)。這(zhe)是因為從屈(qu)服(fu)(fu)強(qiang)度(du)的(de)(de)(de)位(wei)錯(cuo)理論分析,鐵素體具有體心(xin)立方(fang)晶(jing)(jing)格(ge)結構,奧(ao)氏(shi)(shi)體具有面心(xin)立方(fang)晶(jing)(jing)格(ge)結構,而體心(xin)立方(fang)晶(jing)(jing)格(ge)比(bi)(bi)面心(xin)立方(fang)晶(jing)(jing)格(ge)的(de)(de)(de)晶(jing)(jing)格(ge)(位(wei)錯(cuo))阻力(li)大,即(ji)屈(qu)服(fu)(fu)強(qiang)度(du)高(gao),從而使含(han)有一定量8鐵素體的(de)(de)(de)奧(ao)氏(shi)(shi)體不(bu)銹鋼的(de)(de)(de)屈(qu)服(fu)(fu)強(qiang)度(du)比(bi)(bi)具有單一奧(ao)氏(shi)(shi)體組織的(de)(de)(de)奧(ao)氏(shi)(shi)體不(bu)銹鋼的(de)(de)(de)屈(qu)服(fu)(fu)強(qiang)度(du)也提高(gao)了。


 3. 一定量δ鐵素體的存在,在低應力條件下(低于材料屈服強度),可以降低奧氏體不銹鋼對應力腐蝕的敏感性。這首先是因為鐵素體晶格(位錯)阻力大,晶粒滑移比奧氏體困難,同時,鐵素體還可以對奧氏體起到陰極保護作用的結果。


4. 奧氏體不(bu)銹鋼焊接時,當焊縫(feng)中(zhong)有少(shao)量(liang)δ鐵素體時,可使奧氏體晶粒長大受到(dao)阻礙,打(da)亂柱狀晶方向,細化(hua)晶粒,促進雜質均勻(yun)分布,從而(er)減少(shao)焊接熱裂(lie)紋形成(cheng)的可能性。


當(dang)然,δ鐵素體的存在,有時也(ye)會有不利(li)作用。主要表現(xian)如(ru)下:


  a. 鐵素體(ti)與奧氏體(ti)電位不同,在某些條件(jian)下(xia)會增加腐蝕傾向。


  b. 兩(liang)種組織的變形能力(li)不同,在壓力(li)加工時易形成裂(lie)紋。


  c. 在(zai)高溫下(xia)長期(qi)工作后,鐵素體(ti)內會產生σ相,引(yin)起脆性及某些條件下(xia)的晶間(jian)腐蝕傾向增大。


從上面的(de)分析可見,奧(ao)氏體(ti)不(bu)銹(xiu)鋼中存在(zai)一(yi)定量的(de)δ鐵(tie)素體(ti),在(zai)不(bu)同情況下的(de)作用(yong)是不(bu)同的(de),所以,可以根據具體(ti)情況的(de)需要,通過成分和熱處理的(de)調(diao)整(zheng),控制(zhi)奧(ao)氏體(ti)不(bu)銹(xiu)鋼中δ鐵(tie)素體(ti)的(de)含量。



四、充分發揮奧氏(shi)體(ti)不(bu)銹鋼中穩定(ding)化(hua)元素的作用(yong)


 鈦或鈮作為穩定化元素加入奧氏體不銹鋼中,會提高其抗晶間腐蝕的能力,這是因為它們與碳的結合能力強于鉻,使鋼中的碳盡量形成TiC、NbC,減少鉻與碳結合形成(FeCr)23C6并從晶界析出的機會,使鉻能較好地存在于固溶體中,保持鉻的有效濃度,不產生貧鉻區。但是,雖然奧氏體不銹鋼中含有了足夠量的鈦或鈮,在進行固溶化處理時,在(FeCr)23C6溶解的同時,TiC,NbC也會溶解,奧氏體中飽和了大量的碳,在以后的450~800℃區間加熱時,由于鈦或鈮的原子半徑大于鉻的原子半徑,鈦或鈮比鉻擴散困難,結果還會形成大量的鉻的碳化物。可見,只進行固溶化熱處理,鈦或鈮不能充分發揮作用。經研究發現,如果把含有穩定化元素的奧氏體不銹鋼重新加熱到(FeCr)23C6能溶解,而TiC或NbC不能溶解的溫度,此時,從(FeCr)23C6分解出來的碳又會被鈦或鈮化合成TiC或NbC,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鈦或鈮的作用。使鉻沒有與碳結合的機會并保持在奧氏體中,這種熱處理方法就是含穩定化元素奧氏體不銹鋼的穩定化熱處理(也叫穩定化退火)。



五、奧氏體不(bu)銹鋼(gang)制(zhi)件的(de)應力及(ji)危害


  當物(wu)體受到外力(li)(li)作(zuo)用發生(sheng)變形(xing)時,其內部(bu)就會出現一種抵抗變形(xing)的力(li)(li);物(wu)體在加熱(re)膨脹和(he)冷(leng)卻收縮過程中受到阻礙時,在內部(bu)也會產(chan)生(sheng)應(ying)(ying)力(li)(li);材(cai)料(liao)在加熱(re)或冷(leng)卻過程中,如果有(you)組織轉變時,也會產(chan)生(sheng)相變應(ying)(ying)力(li)(li)。


 因此,奧氏體(ti)不(bu)銹(xiu)鋼在制造成零部件的生產(chan)加工過程中(zhong)(zhong),都不(bu)可避免地產(chan)生應力(li),并殘(can)留(liu)在零部件中(zhong)(zhong)。


 鑄(zhu)(zhu)造時(shi),由于鑄(zhu)(zhu)件形(xing)(xing)狀、各部(bu)位尺寸不(bu)(bu)同(tong)(tong),冷卻(que)速(su)度(du)和冷卻(que)順序(xu)不(bu)(bu)同(tong)(tong),會(hui)產(chan)生(sheng)鑄(zhu)(zhu)造應(ying)(ying)(ying)力(li);鍛造、軋制時(shi),會(hui)因(yin)(yin)為變形(xing)(xing)及(ji)(ji)變形(xing)(xing)量不(bu)(bu)同(tong)(tong)等原因(yin)(yin)產(chan)生(sheng)鍛造應(ying)(ying)(ying)力(li);在機械切(qie)削加(jia)工時(shi),因(yin)(yin)切(qie)削力(li)產(chan)生(sheng)應(ying)(ying)(ying)力(li);在焊(han)接時(shi),工件不(bu)(bu)同(tong)(tong)部(bu)位的不(bu)(bu)同(tong)(tong)時(shi)加(jia)熱、不(bu)(bu)同(tong)(tong)時(shi)冷卻(que)以及(ji)(ji)焊(han)件各部(bu)位形(xing)(xing)狀、尺寸不(bu)(bu)均勻而產(chan)生(sheng)焊(han)接應(ying)(ying)(ying)力(li);復雜件、大型件、截面不(bu)(bu)均勻件在熱處理快速(su)加(jia)熱或(huo)冷卻(que)過程中(zhong)產(chan)生(sheng)熱應(ying)(ying)(ying)力(li)等,這些應(ying)(ying)(ying)力(li)的存在,除會(hui)引起變形(xing)(xing)外(wai),對(dui)奧氏體(ti)(ti)不(bu)(bu)銹鋼(gang)的另一個不(bu)(bu)良作用是會(hui)在某些使用環境、條(tiao)件下發生(sheng)應(ying)(ying)(ying)力(li)腐蝕(shi)。所(suo)以,對(dui)奧氏體(ti)(ti)不(bu)(bu)銹鋼(gang)制造的零部(bu)件應(ying)(ying)(ying)注意消除殘留應(ying)(ying)(ying)力(li)。


 具有(you)殘留應力(li)(li)的制件和金屬,由于能量提(ti)高(gao),原子處(chu)于熱力(li)(li)學不穩定(ding)狀態,當將其加熱到(dao)一定(ding)溫度,就(jiu)會(hui)較快地恢復到(dao)平衡狀態,使應力(li)(li)得(de)以消(xiao)除。


 適當地熱(re)處理就(jiu)是減小或消(xiao)除奧氏體(ti)不(bu)銹鋼(gang)殘留應力的重要手(shou)段之一。通(tong)常叫消(xiao)除應力熱(re)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