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腐蝕(點蝕)是不銹鋼常見的一種局部腐蝕,在金屬基體出現小孔后會急劇腐蝕,嚴重時可導致穿孔。經過不銹鋼腐蝕工作者的長期研究,人們形成了一些耐點蝕當量(PREN)的經驗公式用以評價不銹鋼成分和耐點蝕性能之間的關系,其中最常用的公式為:PREN=wcr+3.3xwmo+16xwN(其中w為質量分數)。目前ASTM A240、A789、A790、A959及EN 10088等標準中均已引用了該經驗公式。該公式清晰表征了提高不銹鋼耐點蝕性能的元素及其影響系數,冶金企業可以采用標示PREN值的方式反映所開發牌號的耐點蝕水平,給設計人員和終端用戶的不銹鋼等級選用提供了一種粗略參考。


  化學成分并不能完整反映不銹鋼材料的耐蝕性能。不銹鋼的點蝕(shi)縫(feng)隙(xi)腐蝕與服役介質和服役溫度密切相關,相同PREN值的材料牌號在不同的介質和溫度下耐蝕性能表現不一。可將某一材料在一定腐蝕介質中可正常使用、不產生點蝕的臨界溫度值稱之為臨界點蝕溫度(CPT),該值對于設計與應用的參考價值更大。如前所述,不銹鋼的點蝕、縫隙腐蝕、應(ying)力(li)腐蝕等腐蝕過程大多與氯離子的存在及對鈍化膜的破壞有關。ASTM G48標準中CPT試驗方法中采用6%FeCl3溶液,該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性,比較適合不銹鋼鈍化,同時還具有較強的腐蝕性,可以得到較理想的加速腐蝕效果。因此FeCl3溶液的CPT試驗已廣泛用于高耐蝕性不銹鋼的開發和應用。


  點蝕(shi)性能測(ce)試:將不銹(xiu)鋼(gang)試樣(yang)(yang)放入(35±1)℃或(huo)(50±1)℃的6%三(san)氯化鐵(tie)(tie)溶液(ye)中,恒溫連續浸泡后,取出烘(hong)干(gan)測(ce)量(liang)試樣(yang)(yang)的質量(liang)損(sun)失,進而計算出腐蝕(shi)率,或(huo)測(ce)量(liang)腐蝕(shi)坑的深度,具(ju)體見《不銹(xiu)鋼(gang)三(san)氯化鐵(tie)(tie)點腐蝕(shi)試驗方法》(GB/T 17897-2016)。


  縫(feng)(feng)隙腐蝕性能測(ce)試:兩個(ge)圓柱狀四氟乙烯(xi)塑料夾住(zhu)試樣,在(22±1)℃或(35±1)℃或(50±1)℃6%三氯化(hua)鐵(tie)溶液中(zhong)浸(jin)泡24或72小時,測(ce)量(liang)質量(liang)損失,計算失重腐蝕速率,及(ji)試樣上下表面10個(ge)點的(de)平均腐蝕深度(du)或腐蝕形貌,見(jian)《不銹鋼(gang)三氯化(hua)鐵(tie)縫(feng)(feng)隙腐蝕試驗方法》(GB/T 10127-2002)。



51.jpg 01.jpg 36.jpg

鎳合金.jpg 43.jpg 87.jpg

34.jpg 56.jpg 99.jpg


 至德鋼業(ye),我們(men)根據您的實際(ji)需求,給出參考(kao)建議,為您提供(gong)高性價比(bi)的不銹鋼管(guan)道及配(pei)件。